- AI Marketing HK 電子報
- Posts
- AI 工具選擇困難症? 一文破解!
AI 工具選擇困難症? 一文破解!
AI 工具選擇困難症?一文破解!

引言
成日收到大家 DM 問:「點樣揀啱自己嘅 AI 工具或者 LLM 啊?」🤔
咁多選擇仲要更新得咁快,邊個先啱做 Marketing?
本文將分享六大關鍵考慮因素,幫助你在眾多 AI 工具中做出明智的選擇,特別是針對行銷工作的需求。
無論你是剛接觸生成式 AI,還是正在尋找更適合的工具來提升工作效率,這篇指南都能為你提供實用的參考框架。
考慮因素 1:AI 模型推出時間 ⏱️
在選擇 AI 工具時,模型的推出時間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。最新的模型通常具有更多的功能、更好的理解能力,以及更少的錯誤。
新模型往往在性能上有顯著提升,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和回應用戶的需求。
例如,最新版本的 ChatGPT 4.1 相比早期版本,在理解複雜指令和生成高質量內容方面有明顯進步。
然而,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總是選擇最新的模型。有時候,較成熟的模型可能更穩定,且對於特定任務已經足夠優秀。
關鍵是要評估你的具體需求,並考慮模型的更新是否能為你的工作帶來實質性的改進。
目前市場上較新的 LLM 模型包括:
ChatGPT 4.1 (2024.06)
Claude 3.7 Sonnet (2024.10)
Grok 3 (最新)
Gemini 2.5 Pro Experimental (2023 年初)
可以先試最新模型,因為最新模型通常 = 更聰明、更有創意、犯錯更少,無論係做 Marketing copy、做深入市場分析,定係制定策略,質素都會高啲!
考慮因素 2:知識截止日期 (Knowledge Cut-off Date) 📚
AI 嘅「記憶」好重要!AI 模型的「記憶」止於其知識截止日期,這是一個經常被忽視但極其重要的因素。知識截止日期決定了 AI 能夠獲取的最新資訊範圍。
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分析近期市場趨勢或者是對手最新的行銷活動,那麼擁有較新知識截止日期的 AI 工具將更為適合。
例如,如果你需要 AI 協助分析 2024 年初的市場數據,但選用的模型知識截止於 2023 年,那麼它將無法提供準確的見解。
有時候,你可以直接詢問 AI:「你的知識截止日期是?」,這樣就能確保你使用的模型能夠滿足你對最新資訊的需求。
常用模型的知識截止日期:
ChatGPT 4.1 (2024.06)
Claude 3.7 Sonnet (2024.10)
Grok 3 (最新)
Gemini 2.5 Pro Experimental (2023 年初)
ChatGPT 4o (2023.10)

考慮因素 3:可否上網搜料 (Internet Search) 🌐
呢個功能就係為解決「知識截止日期」嘅問題!
一個能夠即時搜索網絡資訊的 AI 工具可以大大提升其實用性,特別是在需要最新資料或事實核查的情況下。
部分 AI 工具已經整合了網絡搜索功能,能夠在對話中提供最新的資訊和數據。
這對於行銷人員來說尤為重要,因為市場趨勢和競爭情報往往需要即時更新。
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 AI 可以上網搜索,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仍然需要人工核實。
AI 提供的資訊可能來自不同來源,而這些來源的可靠性各不相同。
因此,最後還是需要自己進行事實核查(Fact Check)。
支援網絡搜索的 AI 工具包括:
Perplexity
Grok AI
這些工具可以在無需 VPN 的情況下使用,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資訊獲取途徑。
用「支援網絡搜索的 AI 工具」可以確保資料最新最準確嗎?
→ 部份正確!資料最新是啱,但未必一定最「準確」。因為可以上網的 AI 會直接擷取最新資訊,來源有機會係錯,而無上網功能的 AI 係用 Pre-trained Data,數據是從較可靠的來源獲取。
但無論如何,最後都要靠自己 Fact Check 架!
考慮因素 4:Token 收費 💰
人類看文字,AI 看 Token。LLM 是以 Token 收費的,而不同 LLM 有不同收費。

Image screencap from MasterClass
在選擇 AI 工具時,成本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。大多數 AI 服務都基於 Token 計費,而不同的 LLM 有不同的收費標準。
Token 是 AI 處理文本的基本單位,可以理解為文字的碎片。
例如,在英文中,一個單詞可能對應一個或多個 Token;而在中文中,一個字符通常對應一個 Token。
不同模型的 Token 收費差異可能很大。
例如,ChatGPT 4.1 的收費約為 US$26.25/1百萬 Token,而 DeepSeek R1 則為 US$0.96/1百萬 Token,相差約 27 倍!
在選擇 AI 工具時,應該考慮你的使用頻率和預算。
如果你需要大量使用 AI 進行內容生成或數據分析,那麼選擇一個更經濟的選項可能更為明智。
此外,許多 All-In-One AI 工具如 Monica 提供不同的模型選項,包括「普通模型」和「高級模型」。根據你的具體需求,可以靈活選擇不同的模型,從而優化成本。
注意! 收費高的模型未必是最好,要視乎任務類型,最緊要啱用。
例如寫廣告 Tagline 可用「普通模型」,但用深入分析就可能用「高級模型」。
考慮因素 5:速度 (Speed) ⚡
AI 嘅反應速度直接影響工作效率,特別係要做快速 brainstorm 廣告標題、即時生成 social media post 或者 A/B test 時間 CTA。
許多 LLM 都提供不同版本以適應不同環境。例如,新版的 ChatGPT 4.1 分為:
gpt-4.1(標準版)
gpt-4.1-mini(輕量版)
gpt-4.1-nano(超輕量版)
Nano/Mini 運算能力較弱,但勝在速度快及便宜。
而根據 Artificial Analysis 資料,Google Gemini 2.0 Flash 的速度最快,不過請真自己試下唔同 LLM 就知速度去到邊架啦~
考慮因素 6:上下文窗口 (Context Window) 💬
有無試過同 AI 講講下野好似失憶咗?其實就係上下文窗口(Context Window)的限制。
上下文窗口是 AI 能夠一次處理的文本量,這直接關係到 AI 的「記憶力」和處理複雜任務的能力。
較大的上下文窗口允許 AI 處理更多的信息,這對於需要分析大量文本或進行複雜多輪對話的任務尤為重要。例如,在進行市場研究或內容分析時,較大的上下文窗口能夠讓 AI 同時考慮更多的數據點。
OpenAI 最近推出的 ChatGPT-4o 擁有 128K 的上下文窗口,而 ChatGPT-4.1 則有 1M(百萬)的上下文窗口,這使得用戶可以處理超長文檔而不「失憶」!
窗口越大,AI 越能理解同回應複雜任務,特別係需要長分析或多輪對話嘅 marketing 工作。
總結:如何選擇最適合你的 AI 工具
在選擇 AI 工具時,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。
最重要的是根據你的具體需求來平衡以上六個因素:
1️⃣ 模型新舊程度?
2️⃣ 知識截止日期?
3️⃣ 能否上網搜料?
4️⃣ Token 收費如何?
5️⃣ 反應速度如何?
6️⃣ 上下文窗口夠不夠?
AI 技術發展迅速,今天的最佳選擇可能明天就被超越。
因此,定期評估和更新你的 AI 工具組合是明智之舉。
最終,選擇 AI 工具的關鍵在於它能否有效解決你在行銷領域中面臨的具體挑戰。通過仔細考慮上述六個因素,你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需求的 AI 助手,提升工作效率,創造更出色的行銷成果。
下一篇再分享我平時用邊個 AI / LLM 去處理不同行銷任務,如果覺得有用 / 任何問題,記得留言話我知!
Reply